滤料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滤料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资讯】国产采棉机诞生的坚辛路程茶藨子属

发布时间:2020-11-04 12:04:34 阅读: 来源:滤料厂家

1

2005年,是石河子拾花工为紧缺的一年。

这一年仅石河子就短缺拾花工10万人,如果不用机械采摘,将有几十万亩棉花无人收获。

拾花工是新疆棉区特有的一种工种,是指每年到了棉花采摘时节,从全疆和全国其他省份季节性来参与采摘棉花的临时性打工者。

从2001年起,新疆几乎每年需要拾花工在50万人左右。而作为新疆重要植棉垦区,石河子垦区每年拾花期需要拾花工20多万人,时达到24万人。一到这个时节,几乎全师全市所有的工作都在围着棉花转。

棉农渴望棉花收获实现机械化。农业机械化呼唤采棉机制造业。

半个多世纪以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以棉花为支柱。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新疆兵团每年皮棉产量均保持了占全国总量六分之一的份额,其人均占有棉花、棉花出口量国内。创造出了“优良品种、精量播种、测土施肥、矮密植、综合防治病虫害、节水灌溉”等六大精准栽培模式,种、管等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惟独收获靠人工——招募大量民工采摘棉花,多年份招募80万民工采摘棉花,每年支付拾花费数亿甚至二十多亿元。

拾花工越发难招,拾花费却一路飙升,致使棉花成本加大,棉农无利可图。有一年,农八师的一四二团因为没招够拾花工,采摘期比往年延长近一个月,一日大雪突降,数万亩棉花眼睁睁丢在地里……

新疆兵团棉农对待棉花的感情很复杂:一方面新疆适宜种植棉花,棉花品质优产量高,比较效益高——乐意种棉花;另一方面,人均承包30亩、管理成本高、劳动强度大、采摘周期长,收益往往淹没在这些因素中——厌倦种棉花。

有专家做过测算,一台采棉机一天可采收 150亩棉花,一台采棉机可以顶600个拾花工,新疆全区1700万亩棉花,100万拾花工,有1600台采棉机就可以替代。

10多年前,新疆兵团从国外进口采棉机,逐年扩大机采棉收获面积,因地制宜地摸索、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机采棉技术体系,尤其在设备改造和使用脱叶剂的用量等技术已非常成熟,在处理残膜技术上有独特的创新。

但秋收季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拥有的120多台进口采棉机几乎全部趴在库房里。作为全国的棉花主产区之一,机械化采棉在新疆却迟迟得不到推广。

但是,进口采棉机价格高昂(是什么价格高昂?因为不明白,此处未作修改),令农场和棉农望而止步,采棉机的推广步履缓慢。

棉农一直希望能早日用上具有良好性价比的优质国产采棉机。

2

2003年4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前往美国打包采购货物的前3天,国家发改委将新疆兵团进口美国采棉机200台的计划改为100台。

4月9日,国家专利局批复了农业机械研究院申报的《一种自走式采棉机》的专利;贵州航空工业集团通知下属单位贵航平水机械公司,立即派员前往北京国家发改委汇报。国家发改委获悉国内已生产采棉机,故只批复了兵团进口100台。

此前的2002年12月19日,新疆兵团相关部门和贵航集团的官员、农业专家;农一师植棉团场的团长、技术人员、棉农,聚集在农一师八团的一块棉田内,参观由贵航集团平水公司研制的五行水平摘锭自走式采棉机采棉(近60亩)成功采棉。

下午,兵团经协办主持了国产采棉机试验座谈会,各方领导和专家对采棉机的试验成功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希望平水公司认真整改试验中暴露的问题,提高稳定性和可靠性,尽快通过鉴定和进入批量生产。

这一天引起国内外农机界的震动,与会者一致称此项试验成功,无异于人自豪地向世人宣告几千年来传统繁重的手工采棉历史,将永远成为过去。

2004年10月12日,新疆兵团在农八师一二一团和一三二团召开机采棉现场推广会,贵航平水采棉机与进口机进行采收对比试验,专家组评审认为: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外同类机型技术水平,多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新浪》为代表的知名华语网站转载了这则报道。同年11月18日,贵航当年生产的10台平水采棉机以每台98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售罄。

国产采棉机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外同类机型技术水平,多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价位却是进口机的一半。

2006年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摘要)》公布,把采棉机明确纳入其中。

同月,由国际组织——世界货币基金体系主办的《世纪经理人杂志》公布了“2005年500新产品” 评选结果,贵航平水采棉机排行第377位。

2008年9月8日上午,60台平水牌采棉机走下总装线,轰隆隆浩浩荡荡驶出,奔赴植棉区——标志着国产采棉机形成批量生产。

2010年,贵航与农机院、上海交大和石河子大学联合开发五行智能化采棉机项目已列入国家“863”计划;以五行自动化采棉机为基础,与新疆农垦科学院、贵州大学和农机院等单位联合申报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已经获批;六行带打垛采棉机列入了国家“十二五”科技攻关计划。

进入2011年6月,权威人士称,今年是新疆采棉机市场的“井喷”年,需求至少400台,其中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就需要近300台。厂家加紧生产,到棉花收获期前夕可以下线200台——仍然有近200台的缺口。

专家称,采棉机属于大型农业机械,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技术装备的标志性机械,在世界范围内仅有美国和以色列可以制造,是世界范围内可以制造采棉机的第三个国家。

这一个个让产棉区和业界欣慰、振奋的信息,皆出自西部边陲新城新疆石河子。

这也许令人难以置信,然而,这是真的。

新疆石河子是目前生产采棉机的基地,因为国产采棉机总装线就在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内。

董阳是新疆兵团农八师下野地垦区长大的孩子。高中毕业,回到下野地务农,用当时的话说“回乡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他面容白净,身体单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正长身体的他感觉几乎每顿饭都吃不饱。尽管如此,无论干哪样农活,他都很卖力,都不甘落后于他人。

那时,拼命干活目的只有一个:赢得大家的认可,赢得领导的信任——加入共青团、当兵、被推荐上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很幸运,某部队首次在该团招兵,只招4名。上千名小伙子报名,他因爱唱歌、会玩一项乐器——有文艺特长被作为文艺骨干录取了。

在部队除了穿军装戴红五星、红领章,偶尔军训打几枪、甩一颗手榴弹,更多地是种菜、种水稻……他们戏称自己是“装甲(庄稼)兵”。

他依然拼命做好每一件事情,目的只有一个:赢得大家的认可,赢得领导的信任——加入共产党、被推荐上大学、提干——改变自己的命运。

岁月从军营里悄然走过,平平淡淡,还没咂出军旅的味道,送老迎新的时节又一次降临了。他没想到他的军旅生涯仅仅28个月,就被划到了“老兵”的行列,宣读复员名单时,大家清晰地听到了他的名字——他自己不相信,很多战友不相信,然而这是真的。

两年零四个月,他复员了——生活和他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他的命运并没有改变,哪儿来哪儿去,他又回到了当兵前的连队,继续务农。

生活是一本教科书,生活让他很不甘心,生活又让他很无奈。这时候的他仍然拼命做好每一件事情,目的只有一个:与生活赌气,忘了自我,挑战命运——麻木大脑。

连队有一个老光棍比他大十岁,上世纪某大学历史专业肄业,和他很谈得来。秋夜,他们躺在刚收割下来的玉米秸秆上,面朝夜空数星星,数着数着开始谈理想。

“这样闷头干,没前途,还是要读书。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

“读书有用?”

“当然,这种局面不会延续太久,总有一天,教育秩序会恢复到正常的轨道上来。相信我的话,读书:数理化、文史地……”

老高中生藏着一套中学、高中时的课本,有选择地交给董阳偷偷读。

连队组织拾花突击队,5人一组,4个女子组,一个男子组——他被连长一顶顶“高帽子”连哄带命令吸纳到了男子组。

棉田一马平川望不到边,采棉人如一叶小舟缓缓前行。

天不亮下地,就着星光弯腰弓背地摘棉;晚上披着月辉收工,微风搀扶着有气无力地回到宿舍。

早晨到棉田一腰弯下去,到天亮吃饭才直一次。上午一腰弯下去,到中午吃饭再直一次。下午一腰弯下去,到吃晚饭直第三次。一天拾60公斤长绒棉,每朵棉花3克左右,60公斤要摘2万朵啊!日子一长,腰酸背疼,横躺到田埂上,将身体弯成倒弓形,以此减缓疼痛。

他认为自己够坚强的了,如此超强的体力消耗,让他动摇,感觉到那个光棍汉的话是对的:知识改变命运——“我要用知识改变命运。”这这样想着,挤出时间避人耳目,趴在棉垄里读书。

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了……每天完成30公斤拾花定额,挤出更多的时间读书——他报考大学,被录取了。

父母亲友和老光棍为他送行,场面并不壮烈。

毕业后,董阳分到了一家工厂机关党秘书。坚持发奋读书、创作,成绩斐然,被当地地区报社看中调去当副刊编辑。

此后,到省级媒体、媒体……

还在地区报社工作时,董阳经常收到团场通讯员的信件询问:世界上有没有采棉机,如果能把职工从繁重的拾棉花劳动中解放出来,大家更愿意留在农场。

到了省报社工作时,董阳曾收到《孔雀为何东南飞——关于新疆兵团引人才现状的思考》的文章,其中提到,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让人才从繁重的体力(包括拾棉花)劳动中解放出来……

到了国家媒体工作,董阳仍然会收到类似《孔雀为何东南飞》的文章。

“三农”、“劳动强度”、“农业机械化”、“机采棉”……董阳身处省会城市,脑海里却时时冒出这些与农场职工关系密切的词。

在董阳看来,采棉机事关新疆兵团拴心留人、社会稳定之大计。

4

可喜的是,2005年10月12日,新疆重要棉花生产基地石河子垦区宣布:农8师石河子市大面积推广棉花机械采摘获得成功,到2010年,石河子垦区机采棉面积将推广120万亩。

时任农八师师长、石河子市市长余继志称,今年120台采棉机在石河子垦区实施了50万亩机采棉工程。据当时的媒体称,这样大规模实施机械采棉在新疆乃至全国尚属首次。

余继志给予更高的评价,机械采棉技术的推广,堪称是“植棉史上的一次革命”。

棉花没人摘与采棉机推广难,这一现象生动地折射出了新疆农业尤其是农业机械化的困境。

据业内人士介绍,影响机械采棉推广的主要原因有3个:一是机采棉会影响棉花的等级;二是机采棉对棉田的前期种植和管理要求较高。三是采棉机价格过高,棉农无法承受。

当时的石河子副总农艺师畅建国分析,按照我国现行的棉花收购标准,机采棉和手采棉相比,棉花收购等级上会降低一个级差,这影响到基层推广应用采棉机的积极性。

再有,从种植到采摘甚至后续加工,机器采棉花均有高度的机械化“一条龙”作业,任何一个环节跟不上,采摘就受到限制。

按当时的市场价格,一台进口采棉机近200万元,而一台国产机100多万元,一般的种棉户难以接受。

有分析人士称,农村和团场实行的承包责任制,使棉田分片作业,形不成规模,影响了机械作业。如果要想大面积推广机采,就得在不改变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改变种植方式。

虽然机采棉受到很多条件限制,但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无人采收棉花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拾花劳动强度大,要从根本上解决拾花难问题,走机械化采棉是惟一的选择。

而每年的“拾花荒”更是将机械采棉提到了生产的日程上。有人大呼“拾花荒”到底“慌”了谁?

“每年到棉花采摘季节,这里就如同进行一场声势浩大的战役一般。”一位团场负责人这样说。

“这也是逼的!”畅建国说,新疆天山以北的产棉区,全年无霜期短,我们必须在两个月的时间内把棉花收回来。

四月苗、五月蕾、六月花、七月桃、八月采。新疆的棉花只有130多天的生长期。而在澳大利亚、巴西等国,棉花的生长期长达8个月。

每年拾花期石河子垦区需要拾花工20多万人,一到这个时节,招拾花工就成了一个头疼的问题,有的团不惜花大成本去到内地招工。

一些团领导说,为了招拾花工没少费力气,但就是这样有时招了600多人,路费发了,可是等一到乌鲁木齐火车站,就跑的只剩下不足百来人。

据棉农说,雇用农民工采拾棉花,不光是农民工累,棉农也累,太操心费事了。

一位团场领导当时说,从每年7月开始就得去内地联系找人,做工作、谈判、接人、买车票、安排住吃、田间送水送饭、安全问题等等,算下来得有40多道程序上的事要做。

“每年我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组织拾花工采摘棉,搞得人筋疲力尽。而社会的投入更是无法计算。这种现象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余继志说。

石河子垦区当时的棉花种植规模已扩大到175万亩,占全新疆1/10。

2005年石河子垦区首次大面积实施机采棉,面积达50万亩,占棉花种植总面的1/3。这年石河子垦区缺拾花工近5万多人,如果没有机械助阵,将有几十万亩棉花无人收获。

重要的是,机械采棉把棉农们从沉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农八师一二二团十二连棉花承包户梅跃辉喜滋滋地说,连续两年他都种植了机采棉,采棉机彻底“解放”了他。200亩棉花过去至少要接20个拾花工,整整两个月才能拾完。现在好了,一天时间全部拾完。

该团去年人工采摘一亩棉花需250元,而机械采摘只需104元,不需中间环节就可一步到位,职工直接受益146元。

针对机采机械采棉含杂质多,影响纺织,棉纺厂也不喜欢用机采棉的说法,畅建国说,这是一些人不熟悉纺织企业对棉花的要求,以及我国目前棉花收购标准没与国际同步所至。

石河子市当时宣称,到2010年,石河子垦区机采棉面积将推广到120万亩。团场将有2.5万劳动力可以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这将对石河子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5

精明人士从“拾花荒”和“拾花大战”中看到了采棉机的商机。

有人算了一笔帐,以一台采棉机一个采摘期采摘4000亩棉田计算,从我国现有的棉花种植面积来看,采棉机的市场需求量为7000台,即使一半的棉田不能机采,也有3500台的采棉机市场需求。以国产采棉机价格每台100多万元计算,有40亿~70亿元的潜在巨大市场。

反观全国采棉机市场容量,2005年时,全国共有各类大型采棉机150台左右,而这些设备中,99%以上是进口产品,价格均在140---200万元之间。

按采棉机有效使用期计算,一台采棉机15年实现的净利润和提取的折旧费合计超过500万元,收益十分可观。

此外,采棉机可有效降低劳动强度,人均管理面积可由25亩增加到200亩,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另外,机采棉的推广终需要形成“一条龙”机械作业,选籽机、播种机、脱叶机等配套设备,尤其是“一条龙”生产线中价格的清花生产设备,在国内还处于空白阶段,都会给棉机企业带来商机。

当时就有人士认为,机械化采棉还没有进入大规模扩展的时期,未来10年将是其启动的时机。

于是,新疆兵团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牵线与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合作,于2005年创建了石河子贵航农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一方面研发、制造、推广采棉机,一方面建设集培训、检修和服务于一体的服务体系;截止2010年,已累计制造、销售采棉机224台,在新疆的市场占有率接近三分之一,仅2010年采收籽棉为新疆兵团创造综合经济效益9亿元。

至此,棉花生产机械化的后一个堡垒被攻克,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科技显示了巨大的能量:棉农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棉农每人承包经营由30亩提升到200亩成为现实,劳动生产率成倍提高,职工收入大幅增加……

农八师石河子总场泉水地五连职工郭骏志2010年种了300多亩棉花,净挣80余万元:“钱装到口袋里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同连职工陈宗英2010年种了420多亩棉花:“种了大半辈子棉花,想都没想过一下能挣这么多钱。相当于10年植棉收入的总和。”

据内部人士透露,石河子总场2010年植棉户人均收入不低于8万。

新疆兵团推广机采棉,促进了轧花设备升级,与机采棉模式配套——轧花设备市场迅速升温。目前,新疆兵团80%多的植棉农场轧花设备得到改造升级。

国产采棉机问世,价位不再令机农望而止步:国家农机补贴政策、入股分红、银行按揭……尤其入股分红让参与者皆大欢喜——即,贵航、农场、连队、机农、棉农五位一体,按比例入股,一个采收期结束,都有红利——“资本经营”在农场萌芽并得到广泛运用。

于是,采棉机由团场集体购买为主变为机农个人购买为主,需求量陡增。

据悉,2011年,新疆兵团计划机采棉面积将达到一半以上,即350万亩,许多团场100%实行机采,不再招收一个拾花工。

为应对市场需求,贵航采棉机生产计划从原来的年产100台调整到120台、150台……2011年,条生产总装线设计能力由年产150台挖潜到200台的同时,又启动了年产500台采棉机总装生产线,新建7000平方米的厂房;培训采棉机驾驶人员、维修人员将超过1000人次,国产采棉机售后服务网点建设更加完善。

权威人士称,新疆兵团再有1000台采棉机,就可以完全不再依赖人工拾花,仅农八师机采棉面积推广到120万亩,全师将有2.5万劳动力可以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这将对石河子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6

还在2002年台国产采棉机首次亮相之前,当时的农八师师长宋志国即率团考察了贵航集团平水公司。贵航集团与农八师石河子市签订了合作开发农业机械和建设贵航集团石河子农业机械工业园的备忘录;平水公司与农八师签订了2003年供给采棉机的协议书——农八师石河子市的战略眼光、胆识和提升农业机械装备水平解放生产力的魄力给贵航必胜的信心。

随后,贵航石河子农业机械工业园落户石河子。

2005年9月5日,在新疆石河子市举行了“石河子贵航农机装备公司挂牌仪式”——开始了国产采棉机批量生产的征程。

国外的技术是否真的适应新疆的水土?驯化期不可逾越——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就是要让驯化期缩短再缩短。

一台成功并不代表批量成功,以外国技术为基础的国产技术是否真正成熟了——工程技术人员散布于天山南北无垠的棉田中寻找这些答案。

在研究室内设计图纸,在全国知名农业机械制造厂家生产部件,在石河子总装线上组装下线,再到天山南北棉田内运行——农八师石河子的农场距离近,自然,该师市农场的实验基地多一些,该师市为之付出的代价之大不言而喻。

棉花收获一年只有一次,检验采棉机是否合格的机会一年只有一次,年发现的问题,第二年才能解决;出现故障,有些可以现场排除,有些要回到实验室分析才能确立,至于排除故障就要待来年了;有些需要更换零部件,零部件往往要回到生产线取——棉花采摘期不能延迟——一来一去,耽误采棉时机,承包户不依不饶:什么玩意啊?根本就不能用!谁付我误工费?

实在修不好的,只好开回总装线彻底检修。承包户被迫临时招拾花工采摘。

采棉机开走了,不良因素却深深地种下了:承包户被迫临时招拾花工采摘棉花,这时找拾花工比登天还难;来年收获时节,当采棉机开到地头,承包户横在轮下不让进地,有的承包户故意找茬大打出手……连长甚至团长出面劝阻才平息。

“这仅仅是泪的代价,还有生命的代价。”曾经在棉田遭遇过承包户围攻的贵航石河子农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谢国良回忆往事,眼圈发红。

不打不相识——那些曾经找茬围攻过采棉机工程技术人员的承包户们后来怀着百倍的歉疚之心,和采棉机工程技术人员结成了莫逆之交,说起贵航人,七尺男儿会泣不成声……

“贵航石河子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在石河子,他们的家人在贵州平水,天各一方,一年难得见到一次。一次,几人从贵州赶来探亲,由于天气原因,在接近石河子的高速路上遭遇车祸,其中两人的妻子当即死亡……”石河子贵航董事长邹邦权告诉小编。

“年仅49岁的总设计师谭敦平,排除采棉机故障,突发心脏病倒在棉垄里,再也没有起来……”

原兵团副司令员胡兆璋曾在国家五部委领导参加的机采棉现场观摩会结束时,向与会代表提出了“要向贵航人学习,学习他们敢于与世界500强对阵,研制采棉机的精神”。

小编董阳见证着采棉机的发展和棉农的使用的进程,近十年中,董阳到很多使用采棉机的团场采访,常有关于采棉机的报道见诸海内外的媒体,他深怀农场后代的拳拳之心和小编的责任感,为机采棉鼓与呼。

一去30年,董阳经常想起:“我会回来的”的那句懵懵懂懂的话。现在想来,五味杂陈,百感交集。近一次回到工作过的农场却是在参加国产采棉机移交仪式采访后,亲睹采棉机驶出总装线,跟随浩浩荡荡的采棉机一起……

他常常被眼前采棉机隆隆驶入棉田而兴奋得不能自己,这是一场农业革命,做为军垦的后代,没有人能比他更理解这其中的意义所在。

仅从兵团大面积推广实用采棉机并获得良好的效果这一条事上就可以看出,兵团农业正在领跑现代农业。

这个结论并不为过。

爱玩彩票手机版

萌萌泡泡消安卓版

六合论坛

逆神(单职业)